【空巢期知多少】
家庭生命週期中的空巢期約出現在中年時期,在此時期,媽媽們除了須面臨身體的逐漸老化、子女成長並離家的轉變外,也須重新定義夫妻的意義,但要如何調適自我,度過角色認同危機才是最重要的。
▼ 空巢期的定義
空巢期的定義眾說紛紜,有人認為,在成人生命週期中,當孩子長大且不住在家裡的階段,就稱之為空巢期;有人將空巢期定義為子女因求學、服役、結婚等全部離家,家中只剩父母兩人單獨居住的階段;有人則將空巢期定義為:孩子都已19歲以上,不與父母同住,能負擔自己部分的經濟或經濟已完全獨立。但有學者認為,女性對空巢期的感受是非常主觀的,因人而異。
▼ 空巢期間可能碰到的問題
(1) 角色失落
傳統上,女性以家庭為中心,認同妻子和母親兩大角色,其中母職是女性主要的角色認同並能從中獲得滿足與快樂。有學者提到在面臨空巢期的到來,女性的母親角色如果沒有其他角色替代或其他生活議題,空巢期只是比預期來得早或晚而已。當面對空巢期時,主要扮演的角色失落及自我概念逐漸消失,容易產生角色認同危機。
(2) 親子關係的轉變
媽媽們需接受子女長大、獨立,甚至離家的事實,與孩子發展為成人對成人的關係,種種的改變可能引起衝突、適應及情緒調適上的問題。面臨子女的離家,心理尚未做好準備而無法調適的媽媽,很可能因而產生悲傷、沮喪、焦慮等適應不良的現象,即所謂的「空巢期症候群」(Empty Nest Syndrome)。
(3) 夫妻關係的變化
孩子離家後,夫妻重新過兩人的生活,將會重新審視及定義婚姻對二人的意義。
空巢期是為人父母者必經的階段,要接受子女離家獨立的事實,也須面對自己身體的老化,但除了被動的接受這些改變事實外,更應注重養生、主動的規劃生活,維持夫妻與親子良好的關係積極的調適與適應。
資料來源:
1. http://www.nhu.edu.tw/~society/e-j/55/55-42.htm,《空巢期之探討》,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林美伶
2. 黃迺毓(1988)。家庭教育。台北:五南
3. 黃迺毓(2001)。家庭概論。台北:空大。
4. 黃心郁(1998)。中年女性空巢期的生活轉變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,台北。
5. Raup, J. L., & Myers, J. E.(1989). The empty nest syndrome:Myth or reality? Journal of Counseling & Development,
68(2), 180-184.
延伸閱讀:
